返回
顶部
中担协副秘书长杨紫华: 下一阶段融资担保助力普惠金融发展的方向
  • 发布时间:2022-11-18 16:35:11
  • 来源:中国融资担保业协会
  • 作者:会员服务部
  • 阅读量:

11月17日,以“融普惠 新金融”为主题的中国普惠金融创新发展峰会在线上举行。此次峰会由南财集团·21世纪经济报道·21金融研究院,中国银行业协会、中国融资担保业协会、中国小额贷款公司协会、中国财务公司协会联合主办,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提供学术支持。

会上,中国融资担保业协会(以下简称中担协)党委委员、副秘书长杨紫华发表了主题演讲。她表示,发展普惠金融,让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共享金融改革与发展红利,实现共同富裕,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金融领域的具体体现。

杨紫华指出,融资担保作为普惠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发挥增信分险作用,为广大小微企业、“三农”和弱势群体提供急需的融资担保服务,成为疏通融资渠道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在降低融资门槛和融资成本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融资担保支持普惠金融发展的四个特点

杨紫华表示,当前,融资担保支持普惠金融发展总体呈现以下四个特点:

一是普惠业务显著增长。截至2021年末,全行业支持小微企业、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融资担保业务占比超过55%。其中,小微企业融资担保在保余额17,616亿元,同比增长29.8%,创近年来最高增速,是去年同期增速近两倍,小微业务占融资担保在保余额的42.2%。涉农融资担保在保余额5,574亿元,同比增加1,031亿元,同比增长22.7%,涉农业务占融资担保在保余额的13.3%。

二是体系作用不断增强。杨紫华表示,近年来,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发展取得长足进步,国家融资担保基金、国家农担联盟公司持续发挥体系引领作用,不断加大对小微企业和“三农”等普惠领域融资担保支持力度,银担合作持续深化,业务规模快速增长,合作业务综合融资成本进一步降低,为缓解小微企业和“三农”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作出积极贡献。

三是业务创新能力持续提高。杨紫华说,“本次入围的多家机构案例分别从供应链融资担保、绿色担保、支持乡村振兴担保、服务新市民担保等多个方面展现了融资担保行业服务普惠金融领域所做的积极尝试。”

四是数字化水平逐步提升。杨紫华表示,数字化已经成为融资担保机构转型发展的趋势和方向。

一方面,数字化发展拓展了金融服务的获取渠道,推动金融服务更加可得可及,有力提升民生领域金融服务水平。另一方面,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对传统风控模式进行智能化和标准化改造,有利于增强风险防控能力,提高融资便利度,推动减费让利,是融资担保公司降低运营成本、提高服务效率、解决行业痛点的关键举措。

 

未来融资担保助力普惠金融发展的四大方向

杨紫华表示,随着《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如期收官,我国已基本建成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适应的普惠金融体系。2022年2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为下一阶段融资担保助力普惠金融发展明确了方向和目标。

一是稳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进一步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继续发挥融资担保机构在稳经济大盘、稳市场主体、保就业中的积极作用,不断增强小微企业、“三农”主体融资担保的获得感,积极通过融资担保产品满足新市民在创业、就业、住房、教育、医疗、养老等重点领域的金融需求,提升金融服务的均等性和便利度。

二是进一步优化政策支持,建立健全适应普惠金融发展的制度机制。融资担保业务金融属性强,机构经营管理具有高风险性,要平衡好支持普惠金融和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在融资担保尽职免责、财税支持政策、资本补充和风险补偿等方面要进一步加强政策制定和完善,规范担保机构经营管理、提高社会公信力,充分保护担保机构的合法权益,这是涉及担保行业健康发展的基础性工作,也是更好服务普惠金融现实需要。

三是持续推进数字化转型,切实提升服务质效。要聚焦数字化核心能力体系建设,充分利用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构建全方位、一体化的数字普惠金融平台,提高融资效率,以技术驱动金融服务精准化,打通普惠金融毛细血管,精准直达小微“三农”微观个体,真正实现中小微普惠金融业务“降本增效”。

四是推动政府、银行、担保机构加强合作。政府、银行、担保机构的三方合作近年来相关效果已逐步显现,但仍有待于进一步加强。一方面加强监管政策引导,激发合作的内生动力。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各方作用,实现融资担保相关业务风险在政府、银行业金融机构和融资担保机构之间的合理分担,促进融资担保业在改进中小企业和“三农”金融服务、稳定宏观经济大盘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