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桂林小微担保智能担保系统正式上线并投入使用。智能担保系统的成功应用,不仅是技术工具的创新,更是服务模式和管理理念的革新,标志着桂林小微担保在数字化、智能化转型道路上迈出坚实一步。
智能担保系统依托企查查权威数据库与DeepSeek智能算法的“双引擎”驱动,覆盖“贷前-贷中-贷后”全业务周期的智能化风控体系,其核心优势与创新价值在于:
一、全面快速获取客户信息,提升公司服务效能
该系统能实现智能尽调与报告生成,系统自动抓取、整合企业全景信息(工商、司法、经营、舆情、税务等),运用AI进行深度交叉验证与逻辑分析,一键生成标准化、高质量的《尽职调查报告》。尽调环节效率提高90%以上,显著缩短企业融资等待时间,加速信贷资金直达实体经济。
二、模型化智能审批,大幅提升审批效率
审批模型设置环节,系统开发人员依照《企业绩效评价标准值》和公司数年来业务数据,对各项财务指标、企业管理者经营能力、资金需求量等进行评判,设置了科学、透明的量化审批模型。系统综合各类信息,输出包含额度、风控措施、反担保措施的客观审批建议,大幅提升决策效率与一致性,减少人为干预和主观偏差,显著提升整体风控精准度和前瞻性,将专家经验转化为可量化、可复制的标准,确保政策性担保资源精准投放。
三、畅通银担协同“主动脉”,共建普惠金融生态
一是客户准入环节,本系统通过“银行提报”入口,与银行建立双向数据互通与业务协同平台,银行可一键推送符合担保准入标准的小微企业(经初步风控筛选),担保公司直接获取高质量客源,降低80%以上获客成本。
二是审批环节,该系统接入了电子印章,公司可发送电子担保意向书、放款通知书及合同给银行,替代现有的邮寄方式,实现“推荐-尽调-审批”流程无缝衔接,数据交互时效从“天级”压缩至“秒级”。
四、构建保后预警“雷达站”,绘就银担共防一张图
智能担保系统通过实时监测与智能预警,彻底改变了传统保后管理的被动模式。系统实时对接企业税务、银行流水、司法信息等关键数据,动态追踪在保项目的经营状况与风险指标。一旦发现异常(如纳税骤降、账户异动、涉诉风险等),系统立即触发三级预警,并通过平台弹窗方式推送至主办客户经理及部长,确保风险早发现、早处置。
此外,系统对在保项目各项环节办理的时间节点均设置了提醒,主要提醒的环节有:放款后一周内,提醒做放款确认;放款确认一周内,提醒提交再担保备案;按项目所属的风险分类,提醒按期做保后管理;项目到期前两个月,提醒做好续贷准备;项目到期后,会在多个时间点提醒进行代偿执行、代偿补充等事项。
同时,系统与银行建立的双向数据互通机制,银行可实时推送在保企业的贷后动态(如还款逾期、账户冻结等),担保公司可同步反馈风险处置进展,形成银担协同的闭环风控体系。
通过动态监测与智能分析,系统将保后管理效率提升80%以上,代偿风险识别较传统手段提前3-6个月。
五、构筑资产“AI透视仪”,助力挖掘财产线索
通过对接工商、税务、司法等多源数据,系统可立即识别隐匿财产。例如,某项目发生代偿后,对该项目承担连带保证责任的股东为了逃避债务,注册新的企业继续原有业务经营,此时系统会立即提示主办客户经理、业务部部长、法务部相关人员该股东的工商变更情况,提供财产线索。
来源:桂林市小微企业融资担保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