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日,央行公布的《2014年一季度金融统计数据报告》显示,今年一季度新增人民币贷款3.01万亿元,同比多增2592亿元。其中,3月份当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05万亿元。其中,中小金融机构贷款增长较快,金融资产的集中度继续改善。
从15日央行召开的新闻通气会上公布的分机构数据来看,一季度,中资小型银行贷款增加6587亿元,余额同比增长24.0%,高出金融机构平均增速10.1个百分点。其中,村镇银行增长50.6%,农村商业银行增长33.0%,小型城商行增长21.1%。中资中型银行贷款增加6910亿元,增长14.1%。大型银行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1.8%。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与大型银行网点饱和度高,受到资本充足率等指标的约束相比,近年来,实力相对较弱的中小金融机构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对于中小金融机构贷款增速快于大型银行,他认为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中小金融机构发展动力强,二是中小金融机构扩张速度快。
对于村镇银行贷款增长50.6%,郭田勇分析说,这与近年来金融对“三农”支持力度的持续增加有很大关系。自2007年3月1日四川仪陇惠民村镇银行诞生,迄今为止,村镇银行在国内已经走过了7年时间,数量已突破1000家,成为支持“三农”的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央行调查统计司司长盛松成表示,从一季度金融统计数据来看,信贷的地区结构、投向结构以及金融机构信贷资源结构继续得到改善。
分地区来看,西部和中部地区贷款增速明显快于东部地区。 一季度西部地区贷款增加6617亿元,同比增长16.9%,高出全国平均水平3个百分点,高出东部地区4.5个百分点,其中,西藏、新疆、甘肃、青海和贵州分别增长62.7%、25.0%、22.7%、22.2%和21.8%;中部地区贷款增加6765亿元,同比增长15.5%,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6个百分点,高出东部地区3.1个百分点,其中,吉林和江西分别增长19.3%和18.3%。贷款地区结构改善有利于促进中部和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
从贷款结构看,小微企业贷款增长较快。3月末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6.3%,比企业贷款平均增速高3.8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高2.7个百分点;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占企业贷款余额的29.1%,比去年同期高出1个百分点。3月末中型企业余额增长13.4%,比去年同期高1.8个百分点;大型企业贷款余额增长8.6%,比去年同期低3.3个百分点。
盛松成表示,从行业投向来看,制造业、服务业和房地产业中长期贷款加快增长。3月末,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同比增长6.7%,比上年同期提高6.6个百分点,比上年末提高2.8个百分点,其中,高新技术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增速为13.0%,比上年同期提高9.2个百分点。服务业中长期贷款同比增长15.6%,增速较去年同期提高10.2个百分点,其中文化产业贷款增长39.3%。房地产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7.7%,比去年同期提高5.3个百分点,比上年末高出1.9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