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在我看来都是在向危机爆发前的形态回归,而且是在酝酿着新的、更大的危机爆发。
冷战后西方资本主义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即实体产业外移,虚拟经济膨胀。发达国家开始转向金融产品生产,并用这些产品与发展中国家的实物产品相交换,资产泡沫与贸易逆差由此膨胀。然而,2007年资产泡沫破灭后,危机开始爆发,发达国家想走回发展实体经济的老路,提出所谓“再工业化”,但未见成效,被迫走向老路。
QE缩量 宽松货币依旧
如果有实体经济复苏支撑,股市和房地产的繁荣是正常的,但是直到2012年美国GDP才恢复到危机爆发前的水平,直到2013年11月,美国的工业指数才回到危机前的最高点。所以,股市和地产的繁荣,不过是在走回原来导致金融危机的老路,是新的泡沫形成。
美国股市是否存在泡沫还可以看其市盈率。美国罗索2000指数反映中小企业股价水平,去年其平均市盈率居然高达75倍,道指和标普的市盈率也在17-20倍之间。去年中国经济要好于美国,但A股的市盈率去年只有9倍。因此美国股市好,并不是经济好,而是靠超宽松流动性支持。
日本实体经济难恢复
战后长期保持贸易顺差的出口强国日本,到去年末已经连续18个月出现贸易逆差。长期支持日本出口和贸易顺差的电子产业,去年第一次出现了贸易逆差。去年前11个月,日本本土卖了640万台平板电视,其中在本土生产的只有20万台,其他都是进口,最主要是来自中国。过去日本的液晶技术是世界最先进的,但日本夏普公司去年在本土设立的液晶工厂已经卖得只剩下两家。而到2012年底,中国跟他们的技术差距只有两年,世界最先进的液晶工厂有十几个在中国布局。从日本的情况可以看出,导致发达国家经济虚拟化的因素,即使在危机爆发后也仍然没有消失,而是在继续发生作用,这就不可避免地会酝酿出新的、更严重的危机。